理论园地
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(连载 第十三讲)
2016-10-20

孟令涛

 

第十三讲  四渡赤水出奇兵

赤水河,川、黔、滇交界处一条重要水道,水流湍急,山势陡峭,经贵州赤水县与四川合江县会合流入长江,全长420公里。遵义会议后,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,由毛泽东直接指挥,一反博古、李德死板做法,以其特有的远大战略眼光,一切从实际出发,灵活机动地指挥3万红军南北往返,东西驰骋,声东击西,调动敌人绕圈圈,跟着追,最终跳出蒋介石40万大军的包围,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,堪称中外军事史上的绝笔。但是,毛泽东也冒着红军高层的误解、反对,甚至险丢指挥权的风险。

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仗土城战役失利,毛泽东决定撤出战斗,从赤水河西进。中央政治局几个主要领导同意毛泽东的决策。须知,40万国民党军四面八方向3万疲惫红军压过来,死打硬拼后果将不堪设想。朱德、刘伯承仍留在土城前线指挥战斗,周恩来负责在第二天架好浮桥,陈云负责处理军委纵队的笨重物资和安置伤病员。

土城边的赤水河狭窄处七八十米,宽处二三百米,最深处十多米。要在一夜之间在河面上架起能过几万人的浮桥,确非易事。周恩来召集各军团工兵连干部开会,其中就有架桥神人王耀南。任务下达后,各工兵连立即到赤水河上下游收集船只,买架桥器材。在老百姓的支持下,很快就收集到十几只帆船、木材、门板等器材。周恩来亲自带领王耀南等经验丰富的工兵干部,和作战参谋,沿赤水河进行实地堪察,选择架桥点。最后决定土城西南不远的一处河滩。一夜之间,一座能同时通过三路纵队的浮桥就出现在赤水河上。于此同时,朱德总司令指挥部队在浑溪渡口夺得了敌人一座浮桥,并且顶住了敌人猛烈的攻势,指挥干部团进行了反攻,自己亲临前线指挥。毛泽东再三劝阻,他发了火:“得了,老伙计,敌人子弹是打不中朱德的。”他为大部队渡过赤水河赢得了时间。利用两座浮桥,红军中央纵队和左路纵队顺利渡河。右路纵队在猿猴渡口强渡。这样,红军左中右三路纵队过赤水河的通道都打开了。1月29日,各路纵队全部过了赤水河,密抵川南,摆出北渡长江的架势。为了防敌尾追,征得老乡的同意,赔赏所有架桥器材,炸毁了船只和桥梁。追兵来到河边,见到的是汹涌波涛和满河破板。中央红军渡过赤水后,进入四川南部。四川军阀众多,派系林立。各派系总兵力五六十万。各派系又年年混战,抢地盘,生灵涂炭,民不聊生。刘湘派势力最大,他害怕红军由黔入川,一面向蒋介石献殷勤,允许蒋嫡系入川,蒋也顺势任命刘为四川省主席,各军都受刘指挥。另一方面,刘湘又采取“北守南攻”的方针,即对红四方面军采取守势,对立足未稳的中央红军取攻势。在中央红军入川前,就坚决堵住。蒋介石在长江南岸布置几十个团拦截红军。毛泽东却杀了个回马枪,掉头东进。二月下旬,二渡赤水,挥戈东南,取桐梓、夺娄山关、重占遵义城,五天内击溃蒋嫡系吴奇伟部两个师另8个团,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。但是,毛泽东不恋战,3月16日带领红军从茅台镇附近第三次渡过赤水河,神兵西去,用一个团伪装主力,继续挺近川南,再次摆出北渡长江的姿态,而隐蔽集结主力。蒋介石对此深信不疑,立即调兵向川南压缩。红军主力突然回撤,从敌军间隙穿过,3月21日至22日,四渡赤水,将敌人刚刚调集起来的重兵和碉堡群置于无用武之地。二十五年后,毛泽东在武汉接见二战名将蒙哥马利元帅时说:“‘四渡赤水’是我一生的得意之笔!”那时,红军处于困难时期,毛泽东也处于困难时期,内外交困。四渡赤水,不仅红军绝地逢生,毛泽东也稳稳地站立红军这首朦冲斗舰的舵手位置。
    长征关乎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。遵义会议后,毛泽东回到军事领导岗位,第一仗土城战役又失利,所以红军高级将领在四渡赤水过程中有不同看法,很正常,甚至有人提出毛泽东作为红军最高指挥者是否合适?博古当时就悻悻地说:“看来狭隘的经验主义者的指挥也不成”。在二渡赤水中,毛泽东6天给林彪下了8次命令,林彪拖延了4天,才不得不带领部队到指定地点集中,几乎误了战机。二渡赤水,又一次遵义大捷,蒋介石飞赴前线,亲自指挥,企图在鸭溪狭长地带围歼红军于遵义。毛泽东将计就计,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,以诱敌迫进,然后在转兵西进,寻求新的战机。想不到的是,林彪和聂荣臻电告中央军委,要求由他们牵头在打鼓新场打一仗,攻击对象是黔军犹禹九旅。这正是蒋介石下的一个诱饵,毛泽东竭力反对。党中央张闻天专门找红军高层20多人开会,讨论要不要打这一仗。大家都同意打,朱德和周恩来开始支持毛泽东,后来又妥协支持大多数。毛泽东说:“大家不接受我的意见,那我这个总指挥还有没有决断权呢?如果没有,我就不当这个总指挥好了”。主持会议的张闻天认为毛泽东固执己见,独断专行,表态说:“少数服从多数,不干就拉倒。”当即指令彭德怀接替毛泽东出任前敌总指挥,进攻打鼓新场,彭立即答应。当天夜里,毛泽东心潮起伏,一想到红军很快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,随即提了马灯,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走了2公里路,找到周恩来,再次陈述利害关系。这时,周恩来了解到多路敌人调动兵力围堵红军的情况,证实了毛泽东意见是正确的。第二天一早,召开紧急会议,力挺毛泽东,说服力大家。张闻天也认识到昨天的做法不妥,自己对打仗是外行,接受毛泽东的建议,中央成立军事三人小组,由毛泽东、周恩来、王稼祥统一指挥。红军于3月16日18时三渡赤水,公开摆出要北渡长江的姿态,以求新的机动,这是红军一次全军性的大佯动,造成蒋介石的错觉,把重兵向川南周围调动。其实,毛泽东已经考虑四渡赤水,以及下一步、下两步,甚至下三步的棋怎么走。这种深谋远虑,确实可以称得上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。三渡赤水后,红军进入川南古蔺县境隐蔽集结主力,派一个团向古蔺县城方向前进,伪装红军主力西进。熟料,红军内部再起争议。许多人认为,老是在赤水丢圈圈,没意思。王稼祥提出质疑,“老打圈圈不打仗,可不是办法。”他建议张闻天开会解决这个问题。这时,娄山关失守,罗炳辉提出辞去军团长。这些矛盾集中到一起,于是有人催促张闻天开会,是否撤换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。只要开会,毛泽东就会被大家猛批一通赶下台。周恩来和博古提醒张闻天,在这关键时刻,批判毛泽东的会千万不能开。张闻天恍然大悟:开会后果将是一场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。这时,蒋介石调嫡系周浑元部和滇军孙渡部到古蔺以南地区联合堵截红军。电文曰:“如匪果南窜,必由瓢儿井前方一带偷渡为多,务望兄派有力部队向该处急进。”出乎蒋介石预料,毛泽东指挥红军迅速在三渡赤水靠北方向四渡赤水,迅速南进,到达枫香坝鸭溪附近。为了迷惑蒋介石,红军故布疑兵,造成将寻中央军主力决战的假象。军委令红九军团摆露天红标语,路侧放烟火扮炊烟,散布消息,俨然是红军主力。蒋果然误判,以为这又是毛泽东耍的心眼,那只是红军一部,疏忽正面防线。主力红军真的就是由鸭溪渡过赤水。直到确认红军已经南下时,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:“朱匪果由鸭溪之西四牙坝与倒流水偷窜南进……可叹。惟亡羊补牢,尚犹可待也”。四渡赤水的部署,秘密、迅速、坚决,并出敌不备,红军再次进入黔北,神不知鬼不觉地跳出了蒋介石苦心经营、严密部署、尚未完成的包围圈。

红军四渡赤水得以成功,主要是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,“兵不厌诈”用的炉火纯青;二是保密工作做得好;三是电台工作显神通。红军巧渡金沙江后,国民党军的“追剿”铩羽而归,蒋介石心中如五味瓶倒地,大发感慨。他在日记中写道,“我军各部迟滞呆板,被其玩弄欺诈,殊为一生用兵莫大之耻辱。”军事行动,保密是第一要著,但是,也容易造成内部的矛盾和误解。四渡赤水成功后,有人责问毛泽东,为什么不把转圈圈的意图告诉指战员?毛泽东解释,当时危机四伏,每天都有掉队和逃脱人员,还有叛变的。如果将红军战略机密散布到基层,那相当危险。所以,毛泽东对自己的作战计划不传,也不敢传。红军长征开始,就组建了情报部队,承担了党中央的“耳目”角色。四渡赤水过程中,蒋介石从重庆返回贵阳督战,这一绝密消息,第二天就被毛泽东等人获知,于是立即命令中央红军迅速南下。中央红军向乌江挺近时,与国民党军靠的很近,一旦红军的战略意图被敌人发觉而尾追上来,后果不堪设想。负责情报部队的曾希圣利用掌握敌人的密码和电文格式,冒充在贵阳的蒋介石给周浑元、吴奇伟发电,将两部主力调开。从而使中央红军顺利渡过乌江,将国民党军团甩在乌江以北。渡过乌江,中央红军就跳出了蒋介石的围堵圈。

 

讲座者言

“毛主席用兵真如神”,四渡赤水给这句赞语最贴切生动的注脚。他自己也说:“四渡赤水是我一生得意之笔。”这“神”来自于“人”的得意之笔。为何“得意”得如此炉火纯青?源自毛泽东对蒋介石的深刻了解,源自一切从实际出发。四渡赤水如此,整个长征历程如此,而后的解放战争亦如此。毛泽东,人耶?神耶?人,客观存在,屹立于中国革命的舵手位置的毛泽东;“神”,缥缈中的意念,毛泽东思想是耶。 人神一体,这就是万众信仰的毛泽东。

 



站内导航
友情链接
加入收藏| 设为首页
版权所有:中国民主促进会淮安市委员会
技术支持:淮安市政府网站运行管理中心
备案号:苏ICP备05001951号
网站访问量: